【關注】高考大類招生是什么?優勢和弊端有哪些?
瀏覽次數:
發布日期:
2025-01-26 14:37:20
近幾年,很多高校都開始推行專業“大類招生”的錄取和培養模式,尤其是在很多雙一流高校中,那么大類招生是什么?大類招生又有哪些模式?考生報考時要注意什么?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
所謂按大類招生,簡單來說就是按學科大類招生,高校將相同、相近的學科門類,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招生。考生填報志愿時,可以直接按照專業大類的名稱來填報志愿。
例如:在某校招生專業中,農學、植物保護、園藝、種子科學與工程等4個專業統一以“植物生產類”招生,考生若想選擇其中某一個專業,填報時只需填上“植物生產類”即可。不過要提醒考生的是,即使是同樣名稱的類,各學校旗下所包含的專業也不同,具體所含專業見章程中的說明。
考生通過大類招生被錄取之后,在本科階段前兩年(有的是一年)統一學習基礎課,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學校要求、自己的興趣、專長和發展方向,在大類所含專業中選擇具體專業。
另外,學校根據自身的教學資源、學科建設、專業布局、院系建制、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就業方向等問題制定相關的培養模式,彼此之間也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高校內,不同類別的培養模式、分流時間等也會有所區別。
按大類招生有利于學生克服志愿填報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獲得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尤其高中生普遍對大學的專業了解不多,志愿填報時存在較大的盲目性。
大類招生可以讓學生在分流具體專業前,先深入了解各專業特點,明確自己的學科特長和發展潛力,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實行的大類招生形式。這種招生方式中的專業類所包含專業一般具有學科相近性,把一些特點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屬性的系科或專業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流到不同的專業進行具體專業課程學習。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個學院或系,按一個或幾個大類招生。學生們可以通過對學科、專業的學習和了解后,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成績等,再在院系范圍內選擇專業。還有一些學校是以“基地班”、“實驗班”的形式進行招生,如北京大學的“工科實驗班類”,浙江大學的“工科試驗班”等。當然,不是所有的實驗班都按大類招生,還有很多高校的實驗班是入校以后再進行選拔的。 按類招生的專業類名稱沒有專業名稱劃分的詳細,一般是某一學科領域內的一級學科或者二級學科。對于按類招生的學院,學校招生計劃數不再按專業劃分,而是下達到按當年計劃招生的專業類,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只需填報相應的大類,無需選擇確定自己就讀的具體專業。原本是高校希望能夠給學生更多時間了解大學專業,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為學生創造學習理想專業的機會。大類招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按大類招生有利于學生克服志愿填報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獲得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多數學生對大學的專業了解不多,志愿填報時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大類招生可以讓學生在大學學習的前一兩年時間內深入了解各專業,明確自己的學科特長和發展潛力,進一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大類招生作為一個整體,增加了招生計劃,有利于減輕同學專業報考的壓力。如果分開招生,某個專業的招生計劃若只有1-2人,很多同學往往不敢填報,但當集合多個專業的大類招生計劃增加到5-10人時,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同學的專業需求,高校在安排專業計劃時也獲得更大的空間。大類招生結合大類培養以及通識教育,尊重學生個性化選擇,實現學生多樣化發展,有利于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同學將來走入社會之后綜合能力的展現。但同時,部分高校實行大類專業招生,都是把冷門和熱門專業混搭在一起,以提高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暴露了大類招生以下的弊端:大學喜歡將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放在一起,或者將優勢專業和弱勢專業放在一個大類中“打包錄取”,學生在專業分流時容易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歡的冷門或弱勢專業。比如有的計算機類既包含電子信息類、航空航天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專業軟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熱門專業,又包括比較冷門的材料類專業,這種大類招生學生和家長報考時一定要慎重。部分大類招生專業對選考科目要求不細致,會導致學生大學分流之后可能出現自己雖然符合選科要求、但是會出現專業課聽不懂、無法順利畢業情況。1、綜合考量一致性,了解專業分流方式
填報大類招生專業志愿前,考生要考慮清楚自己的興趣與專業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就業前景是否一致。同時了解清楚院校專業分流的時間和方式,不同的分流方式決定了學生未來進入某個專業的難易程度。
目前,國內高校大類專業分流模式大致有兩種:一是基于學生成績、平時表現等綜合因素分專業。這種模式最直接的影響是,排名在后的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有些學生可能是為了某個專業才選擇大類專業,可在選專業時,受成績排名等影響,難以選到目標專業。
二是直接按照學生意愿選專業。這種方法看似更科學,但操作起來很困難。在實際中,大部分學生更樂意選擇“熱門專業”,這樣一來,“熱門專業”扎堆,人數太多難以吸納。不同的分流方式決定了學生未來進入某個專業的難易程度。
考生在填報志愿前,要仔細閱讀學校招生簡章,了解每個招生大類包含哪些專業。各校專業設置及培養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類包含的專業及未來深造、就業的領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細研究,加以區分。部分院校在大類招生時沒提出具體要求,但專業分流時對身體條件會有限制。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對照相關體檢標準,了解自己的志愿專業是否有身體條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開報考。當然,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實行按大類招生,按大類招生的高校也不是所有學科或專業都按大類招生。這一點考生在填報專業志愿時要詳細閱讀高校的招生計劃,搞清哪些學科或專業是按照大類招生的,哪些學科或專業是依然按照專業招生的。